不是神医 发表于 2006-3-31 09:58:32

中医药对帕金森病的认识和效果的早期文献记载

帕金森病虽然是1817年由一个英国医生帕金森报道的,但这种病不可能是从1817年左右才开始出现在人类疾病历史上,而且中国人的帕金森病更不是从西方传过来的。也就是说,这种病在1817年被帕金森报告以前就已经存在,只不过,此前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,从1817年以后为了纪念帕金森才把这种病正式命名为帕金森病。
   根据帕金森病的主要临床表现:震颤、强直、运动障碍、姿势异常等症状早在两千年前的中医最早的经典著作《黄帝内经》中就有多处描述,并从中医学角度对其病机有深入研究。如:《素问?上古天真论》说:“五八肾气衰,发堕齿槁……七八肝气衰,筋不能动。”《素问?至真要大论》更是明确指出:“诸风掉眩,皆属于肝”;“诸寒收引,皆属于肾”。掉即震颤,收引即筋脉拘急、肌肉强直、关节屈伸不利。《素问?阴阳应象大论》说:“风气内通于肝”;《素问?脉要精微论》说:“夫五脏者,身之强也。头者,精明之府,头倾视深,精神将夺矣;背者,胸中之府,背曲肩堕,府将坏矣;腰者,肾之府,转摇不能,肾将惫矣;膝者,筋之府,屈伸不能,行则偻附,筋将惫矣;骨着,髓之府,不能久立,行则振掉,骨将惫矣。”这节经文应该说是对震颤麻痹病症的最早认识, 不仅形象描绘了该病的姿势异常,对其本质的认识更是入木三分。
    后世医家在《内经》有关论述基础上有所发挥。六朝时期《华氏中藏经?论筋痹第三十七》说:“行步奔急,淫邪伤肝,肝失其气,因而寒热所客,久而不去,流入筋会,则使人筋急而不能行步舒缓也”。所言行步奔急、使人筋急,是指帕金森病出现的慌张步态,肌强直等症状。中药对于帕金森病的效果早在元朝张子和《儒门事亲》中就有明确记载,其中说到:“新寨马叟年五十九,因秋欠税,官杖六十,得惊气成风搐,已三年,大发则手足颤掉,不能持物,食则令人代哺,口目张呐,唇口嚼烂,抖擞之状,如线引傀儡---戴人作木火兼痰治而得效。”
   明朝孙一奎《赤水玄珠》,首次把震颤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统一命名为“颤振证”,并指出:“颤振者,人病手足摇动如抖擞之状,筋脉约束不住,而莫能任持,风之象也。”明朝王肯堂在《证治准绳》中对该病发病年龄、预后及病机、治疗有精辟论述,说“此病壮年鲜有,中年以后,乃有之,老年尤多,夫年老阴血不足,少水不能制肾火,极为难治。”并提出用定振丸治疗此病。

yuzhedi1 发表于 2006-10-4 14:28:11

看来“不是神医”对中医理论还是专研了一番的。这么多的引经据典不花点工夫是说不来的。祝愿“不是神医”在用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道路上更用作为,取得辉煌成绩。

邵明 发表于 2006-10-8 10:30:05

这点中医的文献记载是协和医院的张振馨教授发掘出来的,她的论文\"帕金森病索源\"发表在中华神经科杂志上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中医药对帕金森病的认识和效果的早期文献记载